2001年,我10歲,原來,藍色的大門早在我初嚐暗戀滋味的那年開啟。
在這即將十年的中站,我在這個時間點看見這部電影,想必它是屬於我生命的一位特別來賓。
它有「新國片」的雛型,有著簡單的角色、台詞,以及劇情。
主要演員都很年輕,陳柏霖以及桂綸鎂都很青澀,他們的演出卻正好適合這部青澀的電影。故事沒什麼複雜,一對姊妹花很要好,桂綸鎂喜歡自己的朋友,而她的朋友喜歡陳柏霖,可是陳柏霖卻喜歡桂綸鎂,很剛好的三角習題。
電影裡頭的生活景象很平凡,也是過去我們學生時代很熟悉的畫面。但是發生在他們三人之間的事情卻有些複雜。桂綸鎂明白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但矛盾地,她卻持懷疑態度,為自己的性向作了保留。她問陳柏霖:「想不想吻我?」不是為了勾引他,而是想知道自己透過接吻,能夠有多少的機會感受自己到底愛不愛男生。探索愛情也探索性向,三人都各自有著自己迂迴的地方,斡旋於友情與愛情的界線時,有人勇敢,也有人膽怯,然而並非勇敢的人就能獲得什麼,膽小的人也未必有什麼損失,畢竟從未獲得。
這部近代經典國片為什麼會經典我其實並不清楚,只是因為常常在討論國片時會聽過這部片。或許是因為桂綸鎂後來紅了吧!但我想,十年前的風氣一定比現在要保守,時代只會越來越開放,而不會倒退。在那樣的年代裡,「同性戀」還是個地位模糊的名詞(現在仍是,只是清明了許多。)學生之間討論那樣的事情還是很清新的,比起後來許多同志片的情慾,「藍色大門」的角度並不會讓人有距離感。
同性戀者如果你已經接受了自己的性向時,不要害怕別人會怎麼對你,但也不要別人急於認同你的選擇。其實異性戀並不是霸權,那是原始,因為同性戀是後天環境造成的,如果改變同性戀過去的成長過程,就不一定還會是同性戀了。在這邊也順便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同性戀對異性沒有感覺,那我很好奇,同性戀是討厭異性還是純粹無感呢?這個問題很重要,異性戀者身為異性戀者,並不會討厭自己的同性,但有些同性戀者是因為某些我們不知道的原因才厭惡的(例如:父母離異、性侵、家暴、求學過程長期就讀女校或男校、成長過程因為不符合社會所期待的模樣而選擇另一種性別來保護自己)我舉的例子僅限於那些自稱討厭女生或男生的同性戀者,並且聲明,這只是我異性戀者的猜測,我對同性戀不陌生但也很不了解,請別說我有歧視。
其實異性戀者對同性戀的不了解,就是造成這兩種族群的隔閡主因(或者該說是造成同性戀處於弱勢)。同性戀者經常得忍受異樣眼光和排拒,但你們必須認清這個社會的大多數是什麼,並不是因為異性戀者真的多麼邪惡,只是因為,數量的關係。尊重是必要的,只是如果當你身邊的友人是同性戀時,如果你們感情夠好,可以多多討論這樣的問題。在我的經驗裡,我曾經有想過為何看見同性戀我會排斥,其實那是一種反射後的感覺。我把同性戀親密接觸的畫面套用在自己身上,瞬間我覺得反感,請原諒我用反感這個詞彙,但是同性戀者不能要求異性戀者用異性的方式體會同性之間的接觸。那可以用同性的方式嗎?這就矛盾了,因為這是很難做到的設想,也許根本就辦不到。
所以同性戀才會長期以來很難被一般人所接受。
可是不管性向如何,有愛,這是無庸置疑的。
異性戀者也請不要否定這點,更重要的,我們要能尊重他們的愛情。
或許是因為媒體或電視電影把同性戀刻劃的太過醜陋(轟趴、愛滋、夜生活),異性戀者的誤解無形中也會被增加。
沒想到這部在探討同性戀的部分其實很輕巧的影片讓我打了這麼長一串,那之後如果我看「刺青」這類的電影時要寫什麼咧?希望還有東西足夠我去挖掘囉!
ps: 又是一部片名與內容沒重要相關的作品
ps2:本篇內容的觀點純屬個人直觀,若有對於同性戀者認知上的誤解,歡迎指教!
留言列表